• <strike id="qymem"></strike>
  • <strike id="qymem"></strike>
  • <del id="qymem"><dfn id="qymem"></dfn></del><strike id="qymem"></strike>
    菏澤  [  切換站點
    菏澤  ]
    就業報告豈能“自說自話”
    作者:spring321 日期:2014-05-22 瀏覽

    就業報告豈能“自說自話”

    發布時間:2014-05-21來源:解放日報作者:

      近期,根據教育部要求,國內75所部屬高校相繼發布 《就業質量年度報告》。“質量報告”明細列出:哪個學歷層次就業率較高,學生就業方向主要是哪些……然而,熱鬧之余,卻也有著一份“自說自話”的隱憂。

      從時間上看,不少高校計算就業率的截止日期有早有晚,早的截到去年10月,晚的到去年1231日。同時,統計口徑似乎也不盡完備。以就業率這一指標為例,有的就業報告中做的是“加法”,即將所有升學、創業、簽訂三方勞動協議的人數之和,除以畢業生總數;有的則做“減法”,先將畢業生總數減去未登記就業人數,所得之差再除以畢業生總數。無論是日期上幾十天的時間差,還是指標統計方法的差別,反映到最終報告中,雖可能僅僅是小數點后一位的細微差別,卻不容小覷。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前關于就業求職的采訪中,有學生和家長提出了另一番 “不著調”——原本希望從就業報告讀出點求職參考,結果發現不少學校的報告似乎都有些“為己所用”。如自家就業的大型企業多,便大篇幅強調就業“500強”公司的人數,對專業冷熱只字不提;有的強調學生出國深造盛況,對求職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特點、可改進的情況就少有分析。

      推進《就業質量年度報告》編制工作,意在客觀反饋就業情況,作為招生計劃安排、學科專業調整、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參考。花了大量人力物力做出來的報告,是否真能承擔這一重任呢?要知道,它不僅是一份“成績單”,更像一張“體檢表”,只有統計指標統一、測量方法明確,才能準確反映整體“健康狀況”,若有問題才能“對癥下藥”。

      據了解,明年起,更多高校也將向社會發布促進就業的“質量報告”。有理由期待,教育部門盡早制訂更加細化的統一要求,令數據具備更大公信力和可比性,對學生、家長乃至用人單位更具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