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日益完善,勞動用工制度的不斷變革,高校畢業生有了不同的就業取向,對畢業大學生的素質需求、專業需求,有了更進一步的要求。因此大學生在校學好專業技術有一方面特長是很重要的。但一些大學生對自己的就業觀念不是很清晰,定位不明確。在校幾年虛度光陰就只有一個文憑,而實際技術知識缺乏。這樣對畢業后就業十分不利。 作為一個大學生,是中國的發展動力之源,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代表,有著建設發展的重擔。要想讓自己有一技之長實際能力就有必要在校時多參加一些校內活動,鍛煉自己的社會實踐能力。在實踐中逐漸形成一種就業定位及規劃。 在大學里有許多的社團,可以去鍛煉自已,發掘自已的潛能,對自己的就業及社會經驗有一定的幫助。對職業定位就業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無論是正確擇業觀的形成還是職業知識的累積、職業自我概念的形成、能力素質的培養都是如此。對我們大學生的職業決策自我效能的調查表明,大學生的問題主要是決策能力低。這個問題直接影響到學習的動力及興趣,我們要為自己的就業有初步的定位。這樣也就有有了學習的動力興趣。
職業自我概念的發展規劃源于個人對自我的認識及對工作的認識,在此基礎上形成個人對職業的態度、對勞動的積極態度、職業責任感、職業理想、職業道德觀和職業價值觀。個人一旦發展了健全的職業觀,就會根據自身條件選擇相應的職業,以實現自己的理想。健全的職業自我概念的形成,是個人職業觀成熟的標志,也是職業成功的與生活滿意的必備條件之一。自我了解是職業自我概念形成的基礎,也是職業選擇的依據。了解自我是認識個人與社會的關系的一個重要方面。從職業指導的角度來講,了解自我就是了解自身與心理特點。一般的職業指導幫助多幫助學生了解自我的做法是職業指導者或者教師運用各種工具(如心理測試實驗等),對學生的心理與身體特點進行評估,并與學生共同進行分析。而我們 知道自我認識的形成除了心理測試分析外還有他人的評價、扮演角色、社會比較等途徑。開放性社團不同專業不同年級的同學在一起相互影響和比較,有助于更真實的認識發掘自己的潛能。參加社團開放性角色的扮演過程有利于獲得他人的客觀評價。從而使一個大學生更好的認識自己,健全自己的職業觀念。然而一些高校的就業指導缺乏不健全,只在三大、大四里進行職業指導而忽視了高校更廣泛的大學生群體,致使大多數學生在畢業前,對自己未來從事的職業一無所習。
實際上,職業指導有著深遠的意義在于從青年學生一踏入大學校門就應該開始,教會大學生在讀期間就密切的關注社會職業動向,從而不斷調整自己的自身知識結構和就業觀。
凡本網注明 其他來源的內容,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對其負責。有關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與本網聯系,E-mail:bingkafei_1200@163.com